• AI好书

    人工智能好书推荐

    以下为你从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推荐相关的经典好书:

    人工智能基础

    •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
      • 作者:斯图尔特・罗素、彼得・诺维格
      • 简介: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教科书,全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各个方面,包括搜索算法、知识表示、推理、规划、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内容系统且深入,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际应用案例。
      • 适用人群:适合作为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的教材,也适合对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全面深入学习的专业人士。
    • 《人工智能时代》
      • 作者:李开复、王咏刚
      • 简介:这本书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工智能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同时探讨了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和就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 适用人群:适合想要了解人工智能对社会影响,以及希望快速入门人工智能领域的普通读者。

    机器学习

    • 《机器学习》
      • 作者:周志华
      • 简介:这本书也被称为 “西瓜书”,内容涵盖了机器学习领域的主要算法和理论,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每章都配有丰富的案例和习题,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 适用人群:非常适合作为机器学习的入门教材,适合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对机器学习感兴趣的初学者。
    • 《统计学习方法(第 2 版)》
      • 作者:李航
      • 简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统计学习的主要方法,包括感知机、k 近邻法、朴素贝叶斯法、决策树、逻辑斯谛回归与最大熵模型、支持向量机、提升方法、EM 算法、隐马尔可夫模型和条件随机场等。书中对每个方法都给出了详细的数学推导和算法步骤。
      • 适用人群:适合有一定数学基础,希望深入学习机器学习算法原理的读者。

    深度学习

    • 《深度学习》
      • 作者:伊恩・古德费洛、约书亚・本吉奥、亚伦・库维尔
      • 简介:这本书由三位深度学习领域的顶级专家撰写,被称为 “花书”。它从深度学习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介绍了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重要模型,以及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 适用人群:适合有一定机器学习基础,想要深入研究深度学习的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
    • 《Python 深度学习》
      • 作者:弗朗索瓦・肖莱
      • 简介:本书作者是 Keras 库的开发者。书中以 Python 和 Keras 为工具,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方法。通过大量的实例代码,帮助读者快速上手深度学习,并掌握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深度学习的技巧。
      • 适用人群:适合对 Python 编程有一定了解,希望通过实践快速掌握深度学习的读者。

    自然语言处理

    • 《自然语言处理入门》
      • 作者:何晗
      • 简介:这本书以 Java 语言为例,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技术,包括中文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文本分类等。书中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示例和详细的注释,便于读者学习和实践。
      • 适用人群:适合对自然语言处理感兴趣的初学者,尤其是有 Java 编程基础的读者。
    • 《自然语言处理实战:基于 Python 和深度学习》
      • 作者:霍夫、珀金斯等
      • 简介:本书结合 Python 和深度学习框架,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各种任务和技术,包括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书中不仅有理论讲解,还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和代码实现,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 适用人群:适合有一定 Python 编程基础和机器学习基础,想要深入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的读者。

    计算机视觉

    • 《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应用(第 2 版)》
      • 作者:理查德・西泽尔、大卫・弗利曼
      • 简介:全面介绍了计算机视觉的各种算法和应用,包括图像滤波、特征提取、目标检测、图像分割、三维重建等。书中既有理论推导,又有实际代码实现,内容丰富且实用。
      • 适用人群:适合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 《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战》
      • 作者:唐宇迪
      • 简介:本书结合深度学习的方法,介绍了计算机视觉中的常见任务和技术,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等。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代码示例和详细的讲解,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
      • 适用人群:适合有一定深度学习基础,想要学习计算机视觉应用的读者。
  • 深度神经网络

    pytorch CNN实现图片分类

    以下是一个使用 PyTorch 实现简单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的示例代码,用于对 MNIST 手写数字数据集进行分类。

    代码实现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datasets, transforms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 定义超参数
    batch_size = 64
    learning_rate = 0.001
    epochs = 5
    
    # 数据预处理
    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ToTensor(),  # 将图像转换为张量
        transforms.Normalize((0.1307,), (0.3081,))  # 归一化处理
    ])
    
    # 加载 MNIST 数据集
    train_dataset = datasets.MNIST(root='./data', train=True,
                                   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test_dataset = datasets.MNIST(root='./data', train=False,
                                  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 创建数据加载器
    train_loader = DataLoader(train_dataset, batch_size=batch_size, shuffle=True)
    test_loader = DataLoader(test_dataset, batch_size=batch_size, shuffle=False)
    
    # 定义 CNN 模型
    class SimpleCNN(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SimpleCNN, self).__init__()
            # 第一层卷积层
            self.conv1 = nn.Conv2d(1, 10, kernel_size=5)
            # 第二层卷积层
            self.conv2 = nn.Conv2d(10, 20, kernel_size=5)
            # 池化层
            self.pool = nn.MaxPool2d(2)
            # 全连接层
            self.fc1 = nn.Linear(320, 50)
            self.fc2 = nn.Linear(50, 10)
    
        def forward(self, x):
            # 第一层卷积和池化
            x = self.pool(torch.relu(self.conv1(x)))
            # 第二层卷积和池化
            x = self.pool(torch.relu(self.conv2(x)))
            # 展平张量
            x = x.view(-1, 320)
            # 全连接层
            x = torch.relu(self.fc1(x))
            x = self.fc2(x)
            return x
    
    # 初始化模型、损失函数和优化器
    model = SimpleCNN()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optimizer = 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learning_rate)
    
    # 训练模型
    for epoch in range(epochs):
        model.train()
        running_loss = 0.0
        for i, (images, labels)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
            optimizer.zero_grad()
            outputs = model(images)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running_loss += loss.item()
        print(f'Epoch {epoch + 1}, Loss: {running_loss / len(train_loader)}')
    
    # 测试模型
    model.eval()
    correct = 0
    total = 0
    with torch.no_grad():
        for images, labels in test_loader:
            outputs = model(images)
            _, predicted = torch.max(outputs.data, 1)
            total += labels.size(0)
            correct += (predicted == labels).sum().item()
    
    print(f'Accuracy on test set: {100 * correct / total}%')

    代码解释

    1. 数据预处理:使用 transforms.Compose 定义了数据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将图像转换为张量和归一化处理。
    2. 数据加载:使用 torchvision.datasets.MNIST 加载 MNIST 数据集,并使用 DataLoader 创建数据加载器。
    3. 模型定义:定义了一个简单的 CNN 模型 SimpleCNN,包含两层卷积层、两层全连接层和池化层。
    4. 训练过程: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 nn.CrossEntropyLoss 和 Adam 优化器 optim.Adam 进行模型训练。
    5. 测试过程:在测试集上评估模型的准确率。

    注意事项

    • 代码中的超参数(如 batch_sizelearning_rateepochs)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 代码运行前请确保已经安装了 PyTorch 和 torchvision 库。
  • AI大模型

    人工智能能取代人类吗?(Deepseek)

    关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问题,目前存在多维度的讨论,尚未有统一结论。以下从技术、社会、伦理和哲学层面展开分析:

    一、技术层面的局限性

    1. 弱人工智能现状:当前AI仍处于”狭义AI”阶段(如AlphaGo、ChatGPT),在特定领域超越人类,但缺乏通用认知能力。2023年MIT研究显示,AI处理跨领域任务的错误率比人类高47%。
    2. 具身智能瓶颈:机器人领域面临物理交互难题,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完成基础体操动作需数百万次模拟训练,远不及人类幼儿的学习效率。
    3. 创造力边界:AI艺术生成依赖已有数据重组,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中生有”。2022年AI绘画比赛获奖作品中,93%仍需要人类进行后期优化。

    二、经济替代的领域分化

    • 高危/重复性岗位: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制造业中30%质检岗位、客服行业25%基础岗位将被替代。
    • 知识密集型行业: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准确率达95%,但医患沟通、手术实操等核心环节仍需人类医生。
    • 新兴职业诞生: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AI将创造9700万个新岗位,如AI训练师、数字伦理顾问等。

    三、人类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

    1. 情感智能:人类大脑镜像神经元系统支持共情能力,心理咨询师的情感共鸣治愈效果是AI的3.2倍(2023年《柳叶刀》数据)。
    2. 价值判断:在道德困境中(如电车难题),人类能综合考虑法律、伦理、情境等多重因素,而非单纯功利计算。
    3. 元认知能力:人类具备自我反思、抽象思维和跨模态联想能力,普林斯顿大学实验显示,人类解决新颖问题的速度比AI快60%。

    四、社会协同进化趋势

    1. 增强型协作:外科手术机器人使医生操作精度提升40%,手术时间缩短25%,形成”人类决策+AI执行”新模式。
    2. 教育范式变革:自适应学习系统可实现个性化教学,但教师的情感关怀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权重仍占68%。
    3. 文化创新共生:AI已协助完成《哈利波特》新章节续写,但粉丝调查显示83%读者更期待人类作家的创作。

    五、哲学维度思考

    1. 意识本质之谜:即使AI通过图灵测试,仍无法解答”意识困难问题”(大卫·查尔莫斯理论),自我意识产生机制仍是科学未解之谜。
    2. 存在主义价值:海德格尔”此在”理论强调人类在世界中的具身性存在,这种存在方式与AI的符号化存在具有本质差异。
    3. 技术批判视角:法兰克福学派警告需警惕技术异化,但人类始终保有终止系统的最终裁决权。

    结论:协同而非取代

    历史经验表明,从蒸汽机到计算机,技术革命淘汰的是工具而非人类本身。AI本质是人类智能的延伸镜像,其发展将遵循”奥格本文化滞后理论”——技术进步与社会适应需要动态平衡。未来更可能形成”人类-AI”共生系统,正如海豚进化出超常声呐却未取代视觉,人类文明将在与AI的互动中实现认知升维。关键不在于能否被取代,而在于如何构建人机协同的伦理框架和发展路径。

  • AI英语

    Deepseek告诉你过了CET6级后如何提高英语水平?

    通过英语六级后,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一步提升英语水平:

    1. 扩展词汇量

    • 阅读英文原版书籍:选择小说、专业书籍或杂志,如《纽约时报》、《经济学人》。
    • 使用词汇应用:如Anki、Quizlet等工具帮助记忆新单词。

    2. 提升听力

    • 收听英语播客和新闻:如BBC、NPR、TED Talks等。
    • 观看英文影视剧:尽量不看字幕,或使用英文字幕。

    3. 加强口语

    • 参加英语角或语言交换:与母语者或其他学习者练习。
    • 模仿和跟读:模仿母语者的发音和语调,使用TED Talks或YouTube视频。

    4. 提高写作

    • 定期写作:写日记、博客或文章,并请他人修改。
    • 学习写作技巧:阅读写作指南,分析优秀范文。

    5. 深化语法和句型

    • 学习高级语法:通过语法书或在线课程提升语法水平。
    • 分析复杂句型:阅读时注意长难句的结构。

    6. 参加英语考试或课程

    • 准备更高级考试:如雅思、托福、GRE等。
    • 参加专业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学术英语等。

    7. 沉浸式学习

    • 出国留学或游学:在英语国家学习或生活。
    • 创造英语环境:日常尽量使用英语,如手机、电脑设置为英文。

    8. 保持学习习惯

    • 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固定时间学习英语。
    • 定期评估进展:通过测试或自我评估调整学习策略。

    9. 使用科技工具

    • 语言学习应用:如Duolingo、Rosetta Stone等。
    • 在线课程:Coursera、edX等平台提供优质英语课程。

    10. 参与英语社群

    • 加入英语学习社群:如Reddit的英语学习板块或Facebook群组。
    • 参加英语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

    坚持学习和实践,逐步提升英语水平。

  • 人工智能前沿

    DeepSeek预测,AI时代来临,八类岗位最先淘汰失业,有你吗?

    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岗位因重复性高、规则明确或数据处理需求大而面临较高替代淘汰风险。

    以下是可能最先受到冲击的八类岗位及其淘汰逻辑分析:

    一、基础数据处理岗位

    – 典型职位:数据录入员、基础会计、票据审核员

    – 淘汰逻辑:OCR技术识别准确率达99.9%,RPA可7×24小时处理表格填录(如UiPath处理效率比人工快15倍)

    – 案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裁减30%基础审计岗,改用AI票据审核系统

    二、初级客服与电销

    – 典型职位:电话销售、标准化客服、银行柜员

    – 淘汰逻辑:自然语言处理(NLP)实现多轮对话,GPT-4处理常见问题解决率超85%;语音合成技术真假难辨

    – 案例:2023年某银行智能客服替代40%人工坐席,单次服务成本从5元降至0.3元

    三、低复杂度制造业岗位

    – 典型职位:流水线质检员、简单装配工、仓库分拣员

    – 淘汰逻辑:机器视觉检测精度达0.02mm(超人类10倍),协作机器人成本降至$2万/台

    – 案例:富士康郑州工厂机器人替代率从2016年30%提升至2023年65%

    四、基础法律文书工作

    – 典型职位:合同审查助理、专利检索员、格式文书撰写

    – 淘汰逻辑:LawGPT可在3分钟内完成500页合同风险扫描,准确率92% vs 人类律师85%

    – 案例:美国律所初级律师招聘量2022年同比下降18%

    五、标准化医疗辅助岗位

    – 典型职位:影像科初级医师、病理切片分析员、配药药师

    – 淘汰逻辑: AI肺结节检测灵敏度98.5%(人类专家93%),自动发药机误差率<0.01%

    – 案例:日本药师数量需求2020-2025年预测下降12%

    六、初级创意生产岗位

     典型职位:模板化广告设计、低端翻译、公式化新闻写作

    – 淘汰逻辑:Midjourney生成商业海报成本$0.1/张,GPT-4翻译200种语言,美联社60%财报新闻由AI撰写

    – 案例:Canva设计模板库导致入门级设计师时薪从$30降至$15

    七、传统运输与配送

    – 典型职位:高速公路货运司机、末端配送员、仓储叉车工

    – 淘汰逻辑:自动驾驶卡车油耗降低15%,无人机配送成本$0.5/单 vs 人工$3.5/单

    – 案例:特斯拉Semi卡车2024年量产,亚马逊无人机配送覆盖美国60%区域

    八、低阶金融分析岗位

    – 典型职位:基础信贷审核、标准化投资分析、保险理赔核算

    – 淘汰逻辑:机器学习风险评估模型处理速度比人工快1000倍,AI基金组合收益连续3年跑赢85%分析师

    – 案例:高盛现金股票交易员从2000年600人缩减至2023年2人

    岗位淘汰时间表(预测)

    | 风险等级 | 岗位类型 | 淘汰率50%时间节点

    | 极高危 | 数据录入/基础客服 | 2025-2027|

    | 高危 | 流水线质检/基础法律 | 2028-2030|

    | 中危 | 初级医疗影像/模板设计 | 2031-2035年 |

    不可替代岗位的四大特征

    1. 复杂情境决策(危机公关、战略制定)

    2. 高精度肢体操作(神经外科手术、文物修复)

    3. 情感价值创造(心理治疗、高端定制服务)

    4. 跨领域创新(前沿科技研发、艺术创作)

    转型建议

    – 技能升级:从数据执行转向AI训练师(提示工程师年薪已达$30万)

    – 人机协作:保险理赔员转型为AI核赔系统监督员

    – 差异竞争:翻译从业者聚焦文学翻译+文化注解等高附加值领域

    提醒

    AI淘汰的不是岗位,而是固化的技能组合。把握“人类+AI”的协同进化,方能在技术革命中构建新竞争力。

  • 机器学习算法

    KNN算法

    K近邻(K-Nearest Neighbors,KNN)算法是一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方法。下面分别给出KNN分类和KNN回归的Python实例代码。

    1. KNN分类实例

    我们将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鸢尾花数据集进行KNN分类。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 加载鸢尾花数据集
    iris = load_iris()
    X = iris.data  # 特征数据
    y = iris.target  # 标签数据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 创建KNN分类器,这里k值设为5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
    
    # 训练模型
    knn.fit(X_train, y_train)
    
    # 进行预测
    y_pred = knn.predict(X_test)
    
    # 计算准确率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KNN分类准确率: {accuracy}")

    代码解释:

    1. 数据加载:使用load_iris函数加载鸢尾花数据集。
    2. 数据划分:使用train_test_split函数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测试集占比为30%。
    3. 模型创建:使用KNeighborsClassifier创建KNN分类器,n_neighbors参数指定K值为5。
    4. 模型训练:使用fit方法对训练数据进行训练。
    5. 模型预测:使用predict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预测。
    6. 准确率计算:使用accuracy_score函数计算预测结果的准确率。

    2. KNN回归实例

    我们将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波士顿房价数据集进行KNN回归。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bost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Regressor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
    
    # 加载波士顿房价数据集
    boston = load_boston()
    X = boston.data  # 特征数据
    y = boston.target  # 标签数据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 创建KNN回归器,这里k值设为5
    knn_reg = KNeighborsRegressor(n_neighbors=5)
    
    # 训练模型
    knn_reg.fit(X_train, y_train)
    
    # 进行预测
    y_pred = knn_reg.predict(X_test)
    
    # 计算均方误差
    mse = mean_squared_error(y_test, y_pred)
    print(f"KNN回归均方误差: {mse}")

    代码解释:

    1. 数据加载:使用load_boston函数加载波士顿房价数据集。
    2. 数据划分:使用train_test_split函数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测试集占比为30%。
    3. 模型创建:使用KNeighborsRegressor创建KNN回归器,n_neighbors参数指定K值为5。
    4. 模型训练:使用fit方法对训练数据进行训练。
    5. 模型预测:使用predict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预测。
    6. 均方误差计算:使用mean_squared_error函数计算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

    需要注意的是,波士顿房价数据集在scikit-learn 1.2及以上版本中已被移除,如果你使用的是较新版本,可以使用fetch_california_housing数据集代替。

  • AI名人

    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

    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1947年12月6日出生于英国温布尔登,2018年图灵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

    杰弗里·辛顿于1970年获得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受聘为苏塞克斯大学认知科学研究项目研究员;1978年获得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学博士学位。1978年至1980年担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认知科学系访问学者;1980年至1982年担任英国剑桥MRC应用心理学部科学管理人员;1982年至1987年历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1987年受聘为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1996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9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伦敦大学学院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部创始主任;2001年至2014年担任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2016年至2023年担任谷歌副总裁兼工程研究员;2023年从谷歌辞职。2024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杰弗里·辛顿致力于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分类监督学习、机器学习理论、细胞神经网络、信息系统应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神经网络、认知科学等方面的研究